追书网
  1. 追书网
  2. 其他小说
  3. 百媚千娇
  4. 86、努力4
设置

86、努力4(1 / 2)


——1944年春

库尔斯克会战?

当然记得了。

那是苏德战争攻守之势的逆转之战。

乔太太见大多数人都记得,便说:“我们中国的战局,哪怕现在的洛阳很快要失陷于敌手,但我们终将会迎来属于我们的库尔斯克会战。我们的将士一定会把日本鬼子赶出去的。”

……

聚会很圆满地结束了。

孙太太把金文澜留下,说是有事儿要跟她商议。白丽梅便带着乔太太先行离开。俩人挽手把臂,迎着春末的暖阳,缓慢往学校的方向走。

突然,乔太太开口问道:“丽梅,西安的物质是不是不如既往充足啊?”

白丽梅一愣,顺嘴说道:“不会啊。你从哪儿得出这个结论的啊?”

“我看刚才有好几位太太穿的都是去年,嗯,甚至是前年的料子哦。”乔太太疑惑。

白丽梅失笑,靠近乔太太说:“慧兰,那几位太太是不是真的拮据我不知道,但她们都有孩子在育才小学校读书。嗯,大概是从三、四年前开始,她们就有了把当季的新衣服放一、两年,然后再穿习惯了。”

“为何?”乔太太不解。“按理说她们也没比咱倆大几岁,这个年龄也不该染上红楼里王夫人那习惯啊。”

“你这促狭的。”白丽梅轻拍下乔太太的手臂,猜测着给她做解释:“我刚到西安的时候,那时的大聚会,常常会在高潮时搬出捐款箱。这两年没有大聚会,但多了不定时收取同盟胜利公债、美金公债、飞机捐等上门活动。时不时的还有各种名目的慰问金,要买慰劳品等。嗯,我不是反对掏这些钱,就是钱收走了,也没个明确的账目和去向给大家。”

“所以,她们是在装穷?孙太太这类的小聚会也要收捐款吗?”

“孙太太从那年不管孤儿院以后,再没有收过一个铜板。”白丽梅笑着把自己第一次参加聚会遇到的事儿,当成笑话讲给乔太太。

乔太太摸摸自己的耳珰,嗔怪白丽梅:“你也是的,在北平还少遇到那样的情况了?怎么敢去陌生聚会上戴那么好的首饰,身上还不戴点现钱救急的。”

白丽梅懊恼:“我也后悔啊。可能是我那几个月一直都没出门,你就当我是一孕傻三年好了。”但她跟着说:“也亏得我戴了那首饰,不然还没机会结识她们,尤其是程太太呢。我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你说是不是?”

“嗯。是有你说的因祸得福的意思。”乔太太知道金文澜帮了白丽梅很多,就附和她一句。但跟着说:“你那时艰难,怎么不跟我说一声?”

白丽梅笑:“我也没有太难。开始不过是为了积谷防饥。你忘了那年春节你和乔团长过来,你不是给了我不少袁大头嘛。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就是不绣花,也尽够过到当教员的。可反过来想,若不那样办,她们会以为我很有家底。唉!其实不论捐了多少,别人也会觉得有罗家那样背景的我在藏奸,是舍不得掏钱赞助民族大义的。”

白丽梅很无奈。

乔太太抱紧白丽梅的手臂安慰她说:“你不要被别人的想法左右。罗参谋家里把大半的家产都捐给抗联了,她们早晚会知道的。你这个罗白氏要有问心无愧的勇气。”

白丽梅感动:“我是问心无愧的。”

有些话她是不能对孙太太说的。即便对着金文澜,她也觉得不好开口,毕竟牵涉了当初她和刘太太经常到家里看自己的旧事儿。

乔太太接着问白丽梅:“学校也经常要这么捐款吗?”

“嗯,要的,每个月都会来几趟。各种名目的捐款,差不多需要四分之一左右的薪水吧。”白丽梅说不清自己是什么心理,有骄傲——育才发的薪水高;有困惑——捐款的去向;有迷茫——靠着捐款打鬼子?

那些月收入勉强够吃饭的人呢,他们怎么应对这花样繁多的捐款呢?

白丽梅的情绪很复杂,乔太太听说只用四分之一的薪水就够应对的,就放松了肩膀。她安慰白丽梅说:“育才小学校的薪水比公立小学校高很多,哪怕掏出四分之一,也不会影响教员的生活。给吧,给了捐款大家也心安。我在洛阳时,每个月差不多得有三分之一的薪水要捐出去呢。”

“那么多?那你还够穿衣、吃饭吗?”

“够啊。孩子不生病,日常的穿衣吃饭绝对没问题。再说我家振山也会送钱回来。我和孩子没怎么受到影响的。”乔太太想法质朴,只要自己的薪水能够三口人生活就好。想活得更好,那得天下太平了。

白丽梅见乔太太这么说,就不再追问乔太太在洛阳的生活了。她转而问起其它事情。

“慧兰,我听有人说河南的百姓资敌,是怎么回事儿?小道消息传的一霍霍的,还有易子而食,我不敢相信呢。”

乔太太叹气道:“河南百姓资敌,也怪不得他们的。”面对白丽梅的困惑,她压低声音,悄悄把积压的更大的心事儿说给她。

“河南旱了好几年了,严格说应该是从花园口决堤以后,水灾、旱灾就在河南留恋不去,收成大减,不过前年更严重罢了。前年大范围的干旱,有不少地方颗粒无收,但中央政府没有减免赋税。我也听说了一些地方有易子而食。”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