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1. 追书网
  2. 其他小说
  3. 红楼之我哥哥叫贾宝玉
  4. 71、诗社
设置

71、诗社(1 / 2)


这场风波后,贾瑾和黛玉的交往越发密切,许是黛玉那天对贾瑾的在意,原先还会“从中作梗”的林如海现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虽说还是会时不时的对贾瑾“冷嘲热讽”上几句,但较之从前已经好的太多。

自元春省亲后,因得了元春的谕令,贾府中这些各有所长的女儿们,便全部都搬进了花团锦簇的大观园。

宝钗住了蘅芜苑,探春住了秋爽斋,迎春住了紫菱洲,惜春住了蓼风轩,李纨一家则住进了稻香村,而贾瑾看中的那处竹林亲幽的所在取名潇湘馆住进了林黛玉。

除此之外,宝玉则住了怡红院,其余各处分别住进了贾环,贾琮等人,便是史家的大姑娘史湘云也给安排了居所。

大观园中院落的名字,虽说大半是贾政和那堆门客们以及宝玉题的,但黛玉所住的潇湘馆却是由贾瑾亲自取的。

原以为可以借着这次入住大观园,将贾瑾从别院中接回,贾史氏都已经打定主意要跟贾瑾多亲近些。

结果贾瑾却仍着用着方昭为让他专心读书做借口,竟赖在别院不挪地方了。

这下贾史氏是真的有些恼了,她倒要看看没有了贾家庇佑的贾瑾一个人如何在外“生存”的下去。

贾史氏做的第一件事儿,便是知会王熙凤停了贾瑾的月银和其他一切的供给,原想着生活精致的小少爷一下有了物质生活上的落差,贾瑾许是撑不过几月便要回府向她请罪讨饶。

没想到一直熬到初秋,贾瑾那儿还是半点动静也没有传来,折腾了那么久,贾史氏也没了法子。

贾瑾脱离了贾家,日子半点没有过不下去的样子不说,反而是彻底脱离了贾史氏的掌控,贾史氏心里那个憋闷啊!偏生当初是她自己做的“选择”,如今便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了。

要说搬进大观园最高兴的莫属谁?

此人既不是远离了贾政“魔爪”的宝玉,也不是庶子出生如今却也得了大观园“一席之地”的贾环,这人却是居住在秋爽斋的探春。

自从探春从贾瑾这儿接手了胭脂铺后,便将它交给了侍书的哥哥打理,这侍书的哥哥是个老实忠厚的,平日又有贾瑾手底下的人私下里看顾着,小小的胭脂铺硬是被探春搞出了许多新奇的花样,在京中竟也有了点小小的名气。

因着有这事儿做激励,探春如今经商的兴致颇高,这不就打上了大观园中的一些出产的主意。

黛玉的潇湘馆种着绿竹,有竹子必然就有竹笋,若不是现在正值初秋,探春怕是老早就打上了那片竹林的主意。

李纨的稻花村自是不用说,里头种有几百株杏花,外头则种着桑树槿树等各色的树木,佳蔬菜花,一片漫然无际之感,稻花村之名确实名副其实。

而大观园中河流交汇分支,如紫菱洲、秋爽斋等都是临水而建,园子各处还劈了不少的池塘,如今正值初秋,正是莲藕成熟的季节,探春对那一大片的藕塘也是“垂涎不已”!

所以要说搬进大观园最高兴的人是谁,非探春莫属了,因为在她看来,那些产出,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心里对着大观园里的物产“虎视眈眈”,只是若是就这样去别人院里问,探春又觉得有些落了面子,思来想去片刻,却是突然想起京都里久负盛名的“香茗阁”,探春双手一拍,立时便有了主意。

第二日,园中的众人便收到了探春亲自写的一封结诗社的书函,午膳后便齐齐聚在了探春的秋爽斋。

若是单纯为起个诗社,探春只要叫上二春和宝钗黛玉两人就可以了,偏生她心心念念的惦记着李纨院里的东西,便给她也发了邀函,许是她这风风火火的举动在园中闹出了动静,这事不知怎的传到了老太太和宝玉那儿,连贾瑾都收到了消息。

于是等探春从房中出来时,便看到了秋爽斋里不请自到的几人。

看着讪讪的宝玉和一脸浅笑却仿佛洞察了她那点小目地的贾瑾,探春脚步一顿,生生就想调转个方向回去。

这两人,一个是个不喜经济俗物的,另一个却是个最能洞察人心,她那点子花招在这位面前,半分都使不出来。

哪个嘴巴不牢靠的东西把这两位给叫过来了?探春愤愤的想。

“听说三妹妹要效仿先贤雅事在园中起个诗社,三妹妹怎么不告诉哥哥,若不是正巧袭人得了消息与我说了,今日我可是要错过这等好事了!”宝玉率先开口说道。

探春撇嘴,有心想不回答,她能说,自己本来就不想叫你吗?硬凑上来做什么呢?她的计划都不好实施了!

心中那么想着,嘴上却是答道:“姐妹们如今搬到了园中,欣赏着园中的佳景,生活也是惬意无比,只是这般神仙般的日子过久了,也是有些无趣了。我便寻思着我们不妨效仿前人,要么竖个词坛,要么开个诗社,也让我们多些乐趣,昨日一时兴致所致,便给众姐妹发了邀函。只是这毕竟是姐妹们间逗闷玩乐打发的事儿,二哥哥与三哥哥要读书,故此便未相邀!”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