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1. 追书网
  2. 其他小说
  3. 清穿成康熙表妹
  4. 72、072章胤禛的宏愿
设置

72、072章胤禛的宏愿(1 / 2)


玄烨就站在城门口,在他的身后是无数百姓。

“敢问这位大人为何要关闭城门?”玄烨负手而立,不怒而威询问对面急急行来的知府。

“哪里来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公子哥儿,我堂堂知府,也是你一个公子哥儿该追问的。”知府语气不善的指着玄烨,带着几分居高临下。

明夷听着对方并不算流利的汉话,“看来又是满人。”

一语双关,听在玄烨的耳朵里,玄烨的脸色同样不好。满人,又是满人吗?

满人为了在玄烨的面前表现,所以根本不顾玄烨下达的诏令,为了讨得皇帝的欢心,不顾百姓的生死,这是什么当官的?

“纵为知府,行事不为百姓,我等不该问?你纵为知府,城门何时开,何时关,都有规矩。身为知府不要告诉我你连这点规矩都不知道。”玄烨虽然心里早就积攒了不少的怒火,可他更想看看究竟这些人能够做到什么无耻的地步。

“规矩不规矩的都是我们满人定的,要改还要告诉你们。”知府大手一挥,根本不把玄烨说的规矩放在心上,就如同他所说的,规矩都是满人定的,想改的话,就是他们满人一句话的事。

明夷笑了笑,对呀对呀,多嚣张着点,好让玄烨知道,满人得了这天下之后,究竟是怎么挥霍的?

几年前玄烨就算彻查八旗子弟又怎么样,多少人怀揣着和眼前的知府同样的想法,天下已经是满人的天下,怎么做事该由他们满人来定规矩。

换句话来说,就算是他们满人现在定下的规矩,随时他们都可以改变,也就意味着不需要遵守。

此时此刻玄烨的脸色难看得恨不得把人揪过来打上一顿,不过依然沉着的问,“这番话是你自己想说的,还是朝廷的确改了规矩?既然有改,不如拿出公文来,让大家长长见识。”

身为皇帝有没有下诏改掉关闭城门时辰,打开城门时辰的规矩,他一清二楚。且看看这一位知府究竟都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来。

“你算个什么东西,你想要公文,我就得拿给你看?”不流利的汉话,和人吵起架来倒是寸步不让。

玄烨冷哼一声,“此等关乎天下之大事,一旦朝廷改变定制,定会昭告天下,我等并未听闻此事,却不知知府大人手中是否有特别的公文。”

说到这里目光盯着知府,玄烨半眯起眼睛,“亦或者你是假传诏令,实则私自关闭城门,驱逐百姓。”

“放肆,你是哪里来的毛头小子,既然敢质问起我堂堂知府来,来人,上去把人给我拿下。”面对玄烨的咄咄逼人支付无法应对,唯一能做的就是以粗俗的手段让人闭嘴。

“我倒看谁敢。”随着知府命令下达,跟在知府身后的衙役立刻就要上前将玄烨拿下。

玄烨大喝一声,目光如炬,扫过那些就想要冲上来,抓住他的衙役,冷冷的笑道:“私自关闭城门,驱逐百姓,更意图加害百姓,争执不下,竟要以武力压迫于人,桩桩件件,你可曾想过后果?”

“什么后果?我是知府,在这里我最大,我说的话等同于皇上的圣旨。”听听这大言不惭的话,明夷在心里暗暗叫好。

不错,就得这么刺激他们的皇帝陛下,省得他以为天下太平无事,也不看看这些满人,满人仗人得了天下,高高在上,连皇帝的诏书都不放在眼里。

要是玄烨再不想想怎么管制这些人,看着吧,往后有玄烨苦头吃的时候。

“放肆。”身为皇帝,居然被一个小小的知府说起等同皇帝,这是对玄烨极大的挑衅。

“我看放肆的是你,你是个什么东西?竟然敢在我的面前站着不动,还敢带着这群乱民进城,你们是想造反吗?”知府这个时候也懂得借力打力,扬声的质问,想扣人一顶谋反的罪名,毕竟如果这些人谋反,知府完全可以将所有人一网打尽,保证不会有任何人胆敢不服。

玄烨的神色更是大变,连声的叫着好,“还真是朝廷命官,上嘴皮下嘴皮一动就扣人一顶谋反的罪名。你是真正的官逼民反。”

可见玄烨气得不轻,想到他的臣子背着他做出这样欺压百姓,肆意加迫于人的事情来,明摆着逼那些百姓真的谋反。

“少说废话,你们都看着干什么?赶紧上去把他给我拿下。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公子哥儿,也敢在我的面前大放厥词,把人给我拿下。还有这些乱民,我好心放你们一马,你们竟然不知感恩,还敢跑回来,那就以谋反之名,将他们一网打尽。”知府在这个时候下令,这番命令落在所有人的耳朵里,尤其是玄烨,那是整个人都震惊了!

这就是大清的官吏,究竟在他所不知道的情况下,有多少百姓受到官员的如此倒打一耙?纵然冤死,也无处伸冤?

胸口阵阵起伏,显然是被气得不轻。

“你好大的胆子。”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玄烨再不需要隐瞒身份,大声呵斥一句,一步一步的走向知府,“我就在此,且看看你敢不敢拿我。”

玄烨自己做过什么心里有数,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无论他怎么处置这位知府,绝不会有人置喙。

人若是敢对玄烨动手,玄烨这个时候直接将人斩杀,绝不会有人提出半句异意。

“你以为你是皇上,站在这里我都不敢动你,找死。”知府随口说了一句,神情之间皆是嘲讽,瞧不起这等出头的人,愚昧不堪,真以为这天下间都是他们这些会说话的人说了算?

不知死活的人,就让他好好的帮他父母教训人,瞧玄烨穿着锦衣绫罗,家中定然是非富即贵,这样的人若是家中想救他,只要银子给够,倒是不妨放他一条生路。

想到这里,知府立刻朝身后的人使了眼色,让他们上前把玄烨拿下。

“我劝阁下最好三思。”明夷看玄烨明摆着要处置知府,没有直接的亮出身份,这是等着呢。

视线落在一旁的林兴身上,林兴上前亮出一块令牌道:“皇上在此,你敢对皇上不敬。”

令牌上写着大那两个字,林兴的声音尖锐刺耳,正是宫中内侍独有的声音,知府在看到林兴亮出令牌之时,自报玄烨的身份,瞪大眼睛的看向玄烨,结结巴巴的问,“皇,皇上?”

“要随朕回京城一趟,让满朝的文武大臣证明给你看,朕究竟是不是大清的皇帝吗?”玄烨显然气得不轻,这个时候问出不善的一句话。

就算还心存疑惑的知府,在这个时候都慌乱的跪了下来,“奴才不敢,奴才不敢。”

是的,有时候明夷看着大清的奴才制度非常不满,然而此时此刻看到刚刚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知府,这个时候称着奴才,看着玄烨的神色尽是畏惧。难得的心情大好。

“你还有什么事不敢做?”玄烨走向知府,想起知府方才说的一番话,做的那些事,恨不得将眼前的人千刀万剐。

“将人拿下,摘去顶戴花翎。让索额图和明珠看着处置。”玄烨一声令下,事情交给跟在他后头的人处置,先看看那些臣子究竟打算怎么解决这些人。

“皇上,皇上饶命。”官当不成不说,小命能不能保住更是另一回事。知府巴巴地哀求,望玄烨能够网开一面。

玄烨胸口的怒火尚未完全宣|泄出来,听到知府的话,冷声地道:“适才你耀武扬威的时候怎么不想想饶过这些无处容身的百姓?朝廷颁下诏书,让各地一定要安顿因黄河决堤四处流离的百姓,你不仅不办,更将城中的百姓全都驱赶出城。百姓去而复返,你竟要扣百姓一顶造反的罪名。你当的究竟是什么官?这是要逼反天下百姓吗?”

不可否认,玄烨怒不可遏,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

如此为祸大清的官吏,究竟为什么会存在?满人,满人啊!多少满人就是这样背着玄烨欺负天下百姓的?

“带下去。”玄烨再一次吩咐,不想再看到此人。无论这位知府如何求饶,跟着玄烨一道来的侍卫,不由分说的就把人押下去。

“立刻去传城中的其他官吏前来。”玄烨处置完知府,也知道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那么多的流民都要安顿。

目光转向明夷,玄烨想让明夷回去歇着,不必玄烨开口,明夷已经道:“我先去驿站。”

总算玄烨做出一番大快人心的事,君不见站在他们身后的百姓在听说玄烨竟然是皇帝的时候,那发亮的眼睛。

玄烨直接下令摘去知府的顶戴花翎,干脆利落的,连丁点犹豫都没有,脸上的气愤,更是不曾掩饰。

谁能想得到他们会碰得上皇帝,更没有料到皇帝会这样为他们出头,因而一众人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充满希望的光芒。

“好。”这个时候伺候的人陆续赶到,七巧玲珑,五谷丰登,全都跟在明夷的身后,驿站所在自然会有人为明夷领路。

有了今天这回事,接下来会是玄烨走得更快还是消息走得更快呢?

明夷有些期待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打击官吏的腐败,满人的自是甚高,对于汉人的轻视,一点点全都刻进骨子里。

当年为了打败大明,努尔哈赤就是那么给满人洗脑的,至此刻入满人的骨子里,争夺江山的时候可以带着这样的愤怒,治理天下若是想要如此绝无可能。

不过这些事轮不到明夷操心,明夷回到驿站,放心的洗洗睡了。

第二日一早又将启程继续赶路,明夷也不问玄烨这一夜究竟安排了什么事,这是玄烨的江山,如果玄烨自己不在意谁在意也没用。

住上一夜,其实耽搁了不少的路程。像明夷之前想的那样,玄烨遇上这样一桩事,不由自主的就在想,大清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官吏,眼下行踪已经暴露,一路南下的行程,或许早就已经传到沿途的官吏耳中,想真正看到百姓的情况就得和他们比快。

“你要不要回去和胤礽和胤禛一块?”临行之前,接下来还得日夜兼程,玄烨思来想去,担心明夷的身体撑不住,小声的问起明夷。

“皇上确定?”外面的人在收拾行李,明夷和玄烨对坐吃着早膳,玄烨的提议,明夷反问一句。

其实玄烨是不想让明夷离开眼前的,否则的话也不会单独带明夷出来,把两个孩子丢给其他人照看。

可是想到接下来要日夜兼程,玄烨担心明夷的身体吃不消。明夷并不想一路只看到别人想让她看到的一切,不用玄烨说,她也知道,接下来肯定要和那些官员比快。

相比起被人供着养着,明夷更愿意走在最前面。

“若是身体扛不住告诉我。”玄烨听到明夷的疑问便明白,明夷很清楚他的心思。装着大方关心明夷,其实也不过是想让明夷亲口说一声,她想留在玄烨的身边。

终究不管因为什么理由,明夷都不会如玄烨所愿。玄烨莫要想趁什么机会听到自己想听到的话。

“我会照顾好自己,皇上不必担心。”明夷的身体好着不至于赶点路就受不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若是身体不好,气一气都能头晕目眩,明夷还能活多久?

玄烨当做听不见明夷的言外之意,吃完了早点两人速速启程。

一路兼程,沿路所见,大清的官吏虽然有像那位知府一样,心有皇帝没有百姓的,但也有心存百姓的,原以为接下来不定还要发生什么恶心人的事的玄烨,终于是在看到兢兢业业,安顿百姓的官吏时一颗不快的心终于被平复了。

沿黄河而下,随着又一年的河诉而来,又是一处黄河决堤,玄烨亲自来到决堤的地方,看着那房屋倒塌,亲眼看着百姓无望的坐在地上,能走的都走完了,不能走的也就是一些老弱妇孺。

但既然是走不掉的留下来,田没了房也没了,也只剩下都是绝望而已。

明夷随玄烨一路走来,看到无数的惨状,于她同样是极大的震撼。

有些事情就算听过无数回,没有亲眼看到,都不及身临其境所感受到的绝望。

玄烨和一旁的大臣讨论如何治理黄河,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位名叫靳辅的人,说起治河的事物,条条是道。玄烨和明夷都听得分外认真,有时明夷还会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

本来明夷一个女眷随着玄烨一道前来,听到旁边的人唤明夷的名字,怎么说来明夷这些年名声大噪,天下人都知道明夷妙笔丹青,和玄烨的关系虽然背地里不少人议论纷纷,毕竟明夷都诞下四阿哥,依然没名没分,心里诸多想法的人不要太多。

明夷却我行我素,没有人敢当着她的面问起此事,明夷就当做什么都不清楚。

本来以为明夷只是擅长作画,不想在一些梳理河务的事情上也能指出一些靳辅都忽视的问题来,一语惊醒梦中人。

靳辅一心一意要治黄河,得明夷指点之后,迫不及待的追问明夷,希望明夷可以多说一些。

其实明夷所知道的也不过是上辈子随便看一眼记下的东西,虽然经过靳辅的提点,让明夷融会贯通,也用到此时的情况上,所知的总是不如真正擅长河务的靳辅。

当得知所有修筑河堤所用的都是糯米,明夷想到了水泥。

粮食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稀缺的,如果不用糯米的话,砌筑起来的城墙并不能承受黄河的水流冲击,否则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河堤被冲垮,以至于百姓流离。

水泥砂浆的比例明夷不太清楚,不过有这个方向完全可以试验出来,不需要再用糯米作为砌筑河堤的原材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节省很多的粮食。

因此也算是一举两得,明夷虽然不清楚比例,但想来想去也觉得有必要让征知书院的人试一试,万一要是试成功了呢,这也是一大商机。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