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1. 追书网
  2. 其他小说
  3. 筑宋
  4. 第79章 燕京议和
设置

第79章 燕京议和(2 / 2)


就在河东民间招募?那要猴年马月事情!金兵的悍勇、残暴,早已让河东的民间壮士们为之胆怯。无奈何下,韩世忠最后还是打起了楚州的主意,派人去两淮之地招募人马。

所以他的广锐军想形成野战能力,还需不少时间。眼下能够野战的,只有在石岭关锤炼了一年的三千旧部,但也足以让金兵不敢小觑他了。

刘琦的班直卫整合部分汴京禁军后,被扩编为神武军。海州愿意帮他的军备买单,就足以让刘琦为之欣喜欲狂。不过眼下真正堪战的,也依然是他那五千班直卫。

张令徽还是张令徽,李纲再次勉强帮他补齐了三千兵马。此外又写信给“编管”海州养老的吴敏,上下关说,总算特批到三千套铠甲和长刃,但是手雷之物就免了。

这就足以让张令徽满意了!盲目攀比岳飞、韩世忠、刘琦?张令徽自己都没有信心。人家都有耀眼军功拿出手,他张某人只是死扛过金国一支骑兵,不胜不败而已。

太原和他待遇差不多的,还有王禀的三千人,孙翊两千人。大宋在河东真正能打的兵,也就这么三万人左右。但这三万人,就足以让粘罕打消继续南下的念头。

汴京、河北堪战的兵,只有刘舜仁护卫皇宫的三千常胜军。以及驻守馆陶的王彦所部,也是三千兵。因为金兵这次南下,大宋第一次形成了中枢战力空虚的局面。

至于其他地方的大宋精锐,在西北还有五六万西军,张叔夜在邓州两万南道总管兵。这些军队的战力究竟如何,没有实战过,谁也不敢说精锐。

大宋曾经的“精锐禁军”实在太多了,结果都无一例外地在金兵的铁蹄下碾作尘土。

哪怕围困燕京的六万大军,真正堪战的,也不过马扩天威军一万五千人,马识远的两千中山军,贺太平的三千武义军可以倚仗。

其他陈粹三千,青州大约两万兵都是勉强堪用而已。一年大战下来,宋军损失了大约三十万禁军,可谓惨重。然而堪战之兵却增加到十五万,也基本达到安宁的预期。

若再加上海州的六万精锐,总数不差他金兵多少呢。

这也是金国想要议和的重要内在逻辑。完颜吴乞买之所以要亲自下诏,主要还是为了制约粘罕等人。别再轻举妄动,破坏小四在燕京的议和之事啦!

可是南北议和,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状元郎这个梗!

所以张通古就想在进燕京前,先会会状元郎,要向他晓以利害。海州终究弹丸之地,这样为他南朝火中取栗,无异惹火烧身。

若大金自此与南朝言和,专心对付你海州的话?相信以南朝的怯懦,他们可不敢为你海州出头。更何况,兔死狗烹,你安兆铭为南朝立功越大,将来就越要被他赵宋皇帝猜忌。

搞不好乘我大金南伐海州时,它不说过来帮你,还要乘火打劫,妄图收复海州呢!那么,你海州何如便退出与大金的战事,各与南北两朝通商获利,然后坐观其变?

无论宋金谁弱谁强,终究不能灭了对方。它们相争时,也绝不会想到招惹你海州。反而要从海州大量采购军械、粮食,支应战局。

都是为你好呢!昔日蒯通说韩信,献三分之计以为自保。韩信不听,以为“汉王遇我甚厚,岂可以乡利倍义乎!”结果呢?韩信或善谋天下,却拙于谋身,终不免身死族灭。

但是这些话,其实是没有用的!

完颜勖用屁股都能想得出,状元郎会不知韩信故事!人家知道了还要这么干,那就一定有人家的道理。你连状元郎的脉都号不准,如何就能见到状元郎的人?

果然,出面接待他们的人,就变成了刘豫、刘学士。状元郎另有军务,却不在营寨呢。

近二十年宦海生涯孕养出的官威,加上勃勃野望。让刘豫在气度上,就足以在张通古这样的北地汉儒面前嚣张跋扈,颐指气使。

而张通古别看他在上京是如何地慷慨激昂,真到了南朝文华圈子里,他久久藏在皮袄下面的那个“小”字,瞬间就要一览无遗的被碾压出来。

完颜勖再次叹息,若我大金的所谓国士连刘豫这一关都过不了,又该如何奢望与那状元郎对垒议和?看来还是早早找借口入燕京请金兀术主持才对。

金兀术或许也不是状元郎的对手,但起码他还能抗住状元郎的威压,不落太大下风。自己在上京时候,与状元郎的接触,更多的倒是其乐融融。

因为没被状元郎虐过,所以自己也是心中无底啊。

.bqg999.ccm.bqg999.cc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