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1. 追书网
  2. 其他小说
  3. 洪流微澜
  4. 第十四章 伦敦在天堂
设置

第十四章 伦敦在天堂(1 / 2)


x 谢绾捂着脸赶紧让随从松手。德莱塞也清醒了过来蹑手蹑脚地挪到谢绾身边给他道歉。谢绾没计较那个还留在脸上的五指印倒是在想这支枪的质量、量产问题。

谢绾当然比这个时代所有人都更明白未来枪械发展方向。为了增大枪械的杀伤力、精准度、射程就必须拥有爆炸更强烈的火药由此对枪管材质的强度、韧性等特性都有更高要求而为了加工这类材质生产过程必须先实现机械化和标准化才有可能实现枪械量产。

历史上的这种枪是于25年后的1841年定型的那时的枪管质量肯定高于目前。这次事故就是典型的冶金水平低下和生产非标准化造成的枪管质量问题一旦量产后果可能更加可怕。

谢绾在设计制造这种枪之初就意识到武器的进步速度不能过度超越原有时空的实际年代。一方面是作为一个多门类协同的工业品在各种科技不全部到位的情况下很难单独推进;另一方面则是过快推进武器发展会放大历史进程的不确定性一旦历史脱离原有轨道甚至背道而驰在这个乱世摸黑碰运气这不是他这样的个体可以承受的。有了这次教训他下了个决心在普鲁士统一战争爆发之前的四十年内暂时不研发新的枪支不改进火药更不发明安全炸药。

然而事已至此无论如何都要解决眼下这种枪管的质量问题。如果从改进枪管材料入手势必要改进目前的冶金水平。但这不仅技术、设备涉及面过宽而且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导致武器水平过快提升。权衡再三他决定也不改进枪管材料而是通过改进“谢-德莱塞m1815”针发枪的生产方式来提高枪支质量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他首先决定改变的便是枪管制作从铁皮卷制改成铁棍钻孔。

目前给枪管普遍采用的还是熟铁皮卷成最大的问题是接缝处内应力和其他部分不同膛压太高容易炸膛。考虑到后膛、线膛枪对膛压的要求高于前膛、滑膛枪谢绾决定使用钻床对熟铁棍钻深孔、镗线膛。

实际上发明钻床、镗床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全铸铁车床已经在1800年前后由机床之父英国人亨利?莫兹利发明镗床则早在十八世纪就被发明只是体积庞大用于炮筒。现在欠缺的只是深孔麻花钻头、精密镗刀的发明以及跟机床相结合的理念。

谢绾拿着论文研究了两天发现即使他对早期机床的原理和结构一清二楚但设计制作一台用人力驱动的早期机床还是很麻烦。比起之前他手工打造的枪机来说机床零件和细节多太多从头设计制作一台哪怕早期机床也太浪费时间。

所以他最终还是打消了自己制作机床的念头决定前往英国拜访莫兹利?菲尔德商会。如果可以的话他希望购买两台莫兹利最新型的车床用于改装成车、钻、镗多功能机床。

为此谢绾准备了一大份材料在定期返回埃尔福特军营述职时向军需官做了汇报请求前往伦敦购买机床。信中详细说明了关于机床对于枪械生产的重要性以及英国机床的先进性。为了说服他谢绾甚至画了幅简图说明机床的工作方式。

事实证明谢绾多虑了。早在十八世纪末普鲁士就派了大量工业间谍前往英国获取先进技术。几天之后军需官回复说允许他以纺织机厂采购人员的身份前往英国并且说普鲁士政府已经通过特别渠道向普鲁士驻英国大使说明了谢绾的身份要求驻英大使协助谢绾包括提供资金等谢绾需要用暗语与大使接头。除此外甚至还给了他一份像模像样的来自汉堡某纺织机生产厂的采购委托书、一份由汉堡市政厅开出的卖出三套纺织机的纳税证明都是用来伪造谢绾普通商人身份的文件——这些套路普鲁士政府比他玩儿的溜多了。

谢绾跟德莱塞交代了下他回来之前的工作简单准备了下行李然后便独自踏上前往英国的行程。

谢绾乘马车北上到马格德堡然后在易北河上乘船到了汉堡港在那里他登上了一艘前往伦敦的客船。

几天之后谢绾已经摇身一变俨然一位普鲁士到英国做生意的商人。在伦敦港下船后他声称自己是某座普鲁士纺织机械生产厂家的采购人员来采购两台莫兹利车床。此时英国和普鲁士是盟国海关人员也不疑有他简单询问过后就放他过关。

谢绾先到普鲁士驻伦敦大使馆求见大使。听说一位中国人来访早已得到消息的大使马上接见了他。暗语确认身份后便热情的询问他需要什么帮助。谢绾简单地说了下此行的预计过程并请大使馆安排一名熟悉伦敦商业的人员随行。从大使馆出来后谢绾住进了附近的一家旅馆。

次日清晨大使馆安排的随从上门与谢绾接头稍作沟通后出发前往郊外的莫兹利?菲尔德商会。

不夸张地说这个时代的伦敦是世界的心脏。城中商店、工厂林立不时可以见到正在建设的工地和繁忙的码头;街头穿梭着贵族的豪华马车、衣着讲究的商人和来去如风的工匠学徒。在大航海时代剧烈扩张版图的英国以打败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为标志正式登上了日不落帝国的宝座。但这还不是英国的巅峰以詹姆斯?瓦特、亨利?莫兹利为首的工业家们正在推动这个欣欣向荣的国家加速前进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更为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