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1. 追书网
  2. 其他小说
  3. 洪流微澜
  4. 第一百六十章 背后的人
设置

第一百六十章 背后的人(1 / 2)


x 于是杜福尔-伏龙斯出现在了科布伦茨街头当着那些闹事的工人的面痛斥警察草菅人命。他跟工人们一起坐在最开始接案的警察署门口的台阶上挽起袖子指着紧跟着他到现场的警察局长鼻子说

“我要求你们马上给出事情的真相并逮捕凶手。你们什么时候处理完我什么时候才离开!”

这通话立即引起了工人们一片叫好。

面对这位“无赖“的大领导警察局长只能让署长赶紧根据调查结果去找企业主要人。警察署长刚走两步局长一把抓住他凑近他耳朵低声说

“别太较真对方交出人就行了不管是谁。”

署长点点头带上几个警察就去出事的企业。

出事的企业是科克里尔家族名下的一家纺织机械厂谢绾也有股份。被打伤冻死的几名工人是带头在厂里闹事要求涨工资的积极分子;打人的命令是厂长下的动手的是厂里的几个工头。

约翰·科克里尔名下有数十家大中型工厂加上他本人是工业大臣很少到一线所以一开始并不知情。直到科布伦茨全城工人抗议闹得举国皆知事情才传到了科克里尔耳朵里。

约翰很恼火把科克里尔在科布伦茨地区的负责人臭骂一顿让他赶紧配合警察解决事态。然而这位地区负责人和出事工厂的厂长向来对警察和工人都不屑一顾。只是又多给了一笔好处给警察并没有认真处理事件。直到警察署长带着警队上门得知首相亲自来要人俩人才觉得事态严重。他们不敢让科克里尔知道也不愿扛责任就花钱封了打人工头的的嘴把他们塞给了来抓人的警察署长想息事宁人。

但地区负责人和厂长这次明显遇上了有勇有谋的刺头当即就有人指出这几个是替罪羊。这样的处理结果不仅没有平息众怒反而激起了更大的怒火。觉得自己被警察愚弄的杜福尔-伏龙斯气不打一处来要求科克里尔马上到现场来给他做解释。

不管事情本来真相如何该怎样处理首相让工业大臣来现场处理这样一宗丑闻就犯了大忌讳。

杜福尔-伏龙斯名义上是首相实际上是谢绾的白手套。根据宪法要求谢绾本人并不能出任内阁首脑所以才让这个一直担任谢绾副手的年轻干吏出任总理大臣。

而科克里尔是鲁尔财阀的核心成员之一是除英国外欧洲大陆上最大工矿企业主也是鲁尔工业银行的大股东之一。抛开这些不谈约翰·科克里尔也是位四十多岁的贵族谢绾当年花了老鼻子劲儿才请到鲁尔来见他也必须客客气气像兄长一样对待怎么能被弄到街头受一个不到三十岁的挂名首相侮辱?

约翰自然不会听这个首相的命令。他立即找到正在开会的谢绾耳语了几句。谢绾知道杜福尔-伏龙斯在处理这件事但他并不知道这小子居然走上街头跟闹事的人一起要挟内阁大臣。一听这事谢绾觉得事有蹊跷杜福尔-伏龙斯虽然年轻但与他共事这些年也没见他这么飘过。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已经陷进去一个首相不能再弄成内阁丑闻。谢绾派人去请首相回波恩这件事必须关起门来处理。

然而事情此时已经不受杜福尔-伏龙斯控制。他在街头两次怒怼警察局长要求工业大臣现场说明的事情已经不胫而走全城乃至全国的抗议工人都受到极大鼓舞。这不仅让谢绾派去请他回内阁的人根本近不了他的身更让接下来几天工人们更加狂热的阻断交通、占领工厂、殴打管理人员和警察莱茵联邦陷入立国以来最大的一场危机之中。

事情至此谢绾断定背后有人操纵。他一边果断要求此时已被任命为参谋长的毛奇用军队执行全国军管一边让毛奇派军队的侦查员前往调查组织者和幕后主使。两天后毛奇回报

“阁下是一名叫做‘查尔斯·傅立叶’的法国人在背后挑唆的。此人倡导乌托邦福利主义而且极其反犹向来要求取消犹太人的公民权。”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