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1. 追书网
  2. 其他小说
  3. 洪流微澜
  4.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份大礼
设置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份大礼(1 / 2)


x 虽然莱茵联邦国内看起来很平静实际上军队可没闲着。由于南北两线都有大规模英法军队谢绾不敢轻信英国人的承诺于是将两万莱茵军分为三部分北部莱茵-汉诺威、南部莱茵-法国边境各有八千人另有四千人在波恩待命。

贯穿莱茵的大铁路鲁尔至波恩段已经完工通车波恩经科布伦茨到特里尔段也即将完工。使用铁路从波恩到北部前线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到达。这为谢绾有效利用他为数不多的军队提供了极大便利。不过战争爆发后莱茵军没有频繁的调动谢绾倒是频繁使用铁路前往北部前线视察。他一方面是关注北部战事另一方面则是疲于安抚军心。

莱茵军此时军心不稳主要因为“德意志统一”是十几年来莱茵地区民众的夙愿而在此次战争中谢绾居然用瑞士雇佣兵替换掉了正规军还躲在家里看热闹。基层士兵尤其是以“自由、统一”为信念的随军牧师抵触情绪很大。谢绾不得不反复到前线召集随军牧师召开政策宣讲会说明目前保家卫国比统一更重要。

这恐怕就是历史的惯性。统一势不可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每次看到散会后还有满腹牢骚的随军牧师们谢绾就觉得头疼但确实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掩盖莱茵军龟缩在家的现状。后来倒是李斯特想了个办法把莱茵军士兵的父母集中起来做思想工作然后给他们钱让他们带着食物坐着火车去看望儿子——这就是要让士兵们明白生命是宝贵的你还有年迈的父母需要守卫保家卫国最重要别整天念叨着德意志统一。

这样做稳定了普通士兵的情绪却让基民盟籍士兵和随军牧师更加不满私下经常跟朝廷唱反调害的谢绾一度想取消随军牧师制度。但想想战争很可能就在眼前基民盟籍士兵和随军牧师都是作战中坚力量不能放弃他只好自己三天两头往前线跑亲自做思想工作有时还不得不动用基民盟内部纪律进行约束累了个半死。

德英战场上汉诺威西部的拉锯战已经进行了有一段时间。英国人虽然来势汹汹但面对战斗意志高昂的德意志联军没有捞着好。威灵顿公爵韦尔斯利的内阁在议会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他发了个狠再次向德英前线派遣两万军队并增加了两百门大炮。

应该说英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在这个时代非常领先战争失利纯粹因为战斗意志不坚定大多数英国将领和士兵并不是很愿意打这场仗。

英国人根据早期由谢绾提供的“谢-德莱塞1815”所进一步研发的改款步枪已经成为了英国步兵的标准制式装备相比之下德军主力普鲁士军队同等级步枪只有六成的装备比例其他联邦军更是还装备着落后一个世代的燧发枪;英国火炮的总口径和装备比例也远远高于普军更别说整个德军。可以说除了用瑞士雇佣军顶岗、自己溜之大吉的莱茵军英军对德军在装备水平上有碾压的优势。

普鲁士武器装备相对落后除了军费不足、战损过大之外更因为工业制造能力落后。

普鲁士在普奥、普法战争中损失了不少军备俘获的他国武器因为太落后也不能用这方面普鲁士一直在补课。而此前普鲁士境内最大的武器来源就是谢绾所属的各家武器、军备制造厂。自从普鲁士和莱茵分治之后普鲁士的军备制造就被谢绾明里暗里限制。虽然两国有一系列协议保障莱茵对普鲁士的军备出口但过去那种垫资生产、先货后款模式都被取消普鲁士捉襟见肘的军费还不得不先满足莱茵的货款这导致普鲁士常规装备列装速度一直很慢更别说新型装备的研制和列装。

各种因素纠集在一起直到去年普鲁士才恢复到普奥战争之前的军备列装水平。这种被人掐着脖子的痛恐怕比国土分裂的痛还要刻骨铭心。路德维希对莱茵联邦独立的深恶痛绝可见一斑。这种状况谢绾清楚英国人也清楚这也是英国热衷于分化莱茵和普鲁士的重要原因。

英国人新增的两万军队立竿见影立即取得了战场优势。随着接下来德军在几场战役中连续失败到1827年12月底北线德军失去了近两万士兵终于呈现出颓势不得不退守汉诺威城。在西南边境上德军也失去了数千士兵和大片地区拿骚公爵阵亡德军不得不困守卡尔斯鲁厄到斯图加特一线。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